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 海南斋戏:且歌且舞寄乡情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习霁鸿
发布日期:2020-03-23 10:55:59
编辑:谭佳

1.jpg

遵谭斋戏团的部分团员。


2.jpg

斋戏研习所的学员在练习。


3.jpg

王云光搜集的海南斋戏部分清斋唱本。


近日,海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海口市遵谭镇村民王云光和吴多平的名字赫然在列,成为海南斋戏的代表性传承人。


海南斋戏诞生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年以上的历史,曾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琼剧的“老祖母”


“岁时伏腊走村氓,祝厘到处歌且舞”。海南明代进士王弘诲的这句诗清晰地写明了当年海南祭祀活动的场面。随着外地剧种逐渐传入海南,海南的祭祀仪式吸收“以歌舞演故事”的形式,又在其基础上融合了海南民间故事、歌谣、民间戏曲、音乐、杂技、工艺等艺术元素,逐渐演化为本土斋戏,类似于北方的傩戏,因而民间有“北有傩戏,南有斋戏”一说。


“海南斋戏因为吸收了许多本土的文化精华,至今还保留着海南以前的文化因子。”研习斋戏近40年的王云光说,如今斋戏中还能找到明清时期的传说故事、剧目、乐曲、杂技、工艺的影子,并对后来文化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琼剧就是由斋戏演变而来,海口人现在还把看琼剧说成是‘看斋’,因此,斋戏也被一些专业人士称作琼剧的‘老祖母’,是海南民间喜闻乐见的草根艺术,对地方文化影响很深。”


而在海南依然保留且传承着海南斋戏的地区当中,海口市遵谭镇是其中的代表,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拥有数家斋戏团。51岁的吴多平就在其中一家工作,该团目前有数十人的斋戏演员队伍和百余人的八音配乐队伍,是海南颇负盛名的斋戏团体,2019年曾受邀赴文昌、澄迈、琼海、万宁等多个市县演出,有时甚至还要跨海到省外演出。


因为蕴含着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海南斋戏也是慰藉海外琼籍华侨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的重要形式之一。凡是琼籍华侨聚居的地方,都建有天后庙、关帝庙、水尾圣娘庙等海南人祭拜的庙。而作为拜庙必不可少的一环,每逢“公期”,庙会都会请斋戏班去演出。在斋戏的一腔一调中,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得以安放。


五花八门的斋戏


海南斋戏与海南八音密不可分,其唱腔曲调以海南民间小调为主,演奏乐器基本就是海南“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分为文牌和武牌两大类。“武牌”乐器有“子鼓”“小鼓”“花鼓”“帮板”“铜锣”“铙钹”等,属于打击乐的范畴;“文牌”乐器,则有“胡琴”“三弦”“箫”“管”“大笛”和“小笛”等。


“海南斋戏规模有大有小。”王云光说,小斋演唱1天-3天,大斋甚至可以连续演唱5天-13天,而不管大斋、小斋,每一场斋戏的演唱内容都绝不雷同。“唱本内容相同,但斋文会根据做斋的内容有所变化。”说到这里,王云光有些惋惜:“现在会写斋文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我非常喜欢这个工作,于是主动承担起了写斋文的工作。”


除了以规模区分之外,海南斋戏还有另一种区别方法,即“清斋”和“幽斋”。


“清斋”,也叫“吉斋”,意在迎祥纳福求平安,剧目有《平安朝》《拜八仙》《五子登科》等。“比如有人喜迁新居时,就做五坛镇龙,祈祷新居一切顺利。出门前要求平安时,就做平安斋。”王云光说,清斋音乐轻快、高亢、悠扬,多包含有喜庆、祝福之调式。


王云光举了个例子:在五坛镇龙中,有一个赞七十二龙灯的节目,需要72盏不同样式的小马灯,村民每家每户都要拿出2盏来,走场的2人,一个叫旦角,一个叫小生,每人手拿2盏纸花,围着由9张桌子围成的场地转圈,在每张椅子前都要唱经,做完一套动作再唱一段祝福的戏,表演结束后,村民再把马灯拿回家中,寓意从此家中人丁兴旺,村中平安吉祥。


与“清斋”对应的“幽斋”,也叫“白斋”,多用于丧葬或悼念死者,伴奏音乐低沉、幽远、缓慢,与清斋的轻快、喜庆明显有别。剧目有《灵保科》《幽关发》《过十殿》等。


斋戏代有人才出


“斋戏音乐丰富了海南民间音乐的宝库,保护斋戏,对保护民间文化艺术有重要作用。”王云光说,自己虽然已年过六旬,却仍在亲自教学斋戏。“我唱斋戏是从先辈处传承而来的,所以,我也要将这门艺术继续传承给下一代。”王云光告诉记者,自己近年教授的学生来自全省各市县,“除了海口地区之外,还有些学生是从定安、澄迈、琼海、陵水等其他市县专门赶来学习的。”对于这一点,王云光很欣慰。


吴多平告诉记者,自己的祖辈世代唱斋戏,“我初中时跟爷爷一起生活,放学后就跟着爷爷学斋戏,还帮爷爷写斋文,到现在唱了一辈子了,对斋戏的感情很深。”


“看到斋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被越来越多人传承,我自然是很高兴的。”吴多平说,仅2019年,自己就带了几十名学员,“学员中,下至10多岁,上至50多岁,这就说明,斋戏自有其魅力,不管是哪一代人,都有对它感兴趣的人。”


“我既然承担起了这份斋戏的祖业,就一定要传承下去,不能放弃。”吴多平表示,斋戏的传承是为了满足地方民众的文化需要,如今被评选为海南斋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我以后还会继续教学,只要有人想学,我就愿意好好教。”


除了民间保护外,政府也在不断为之努力。


2010年,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览在市艺术馆四楼展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包括海南斋戏在内的海口市多个非遗项目及非遗普查成果。2013年9月,海南斋戏传习所及展示基地在遵谭镇东谭村揭牌,为斋戏传承人开展收徒传艺、教学培训、展示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2017年,海口组织开展非遗图展与巡演活动,展演了包括斋戏在内的多项非遗项目……


“不管是以展演的形式,还是教学的形式,都是对海南斋戏的保护和传扬。”吴多平说,几百年来,海南斋戏就是在表演中传扬,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现在政府和民间都更加重视斋戏的保护,相信这门民间艺术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本版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