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 传承创新黎锦技艺 让民族文化“活”起来
来源:三亚日报 作者:李少云
发布日期:2020-03-25 09:59:56
编辑:谭佳

p1_b.jpg

黄丽琼正在指导学生。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少云 摄


黎锦作为黎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流传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技艺之一。2006年黎锦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丽琼是当今为数不多能同时掌握多种地区黎族方言、多种黎锦织绣技艺的匠人。2012年、2014年先后入选三亚市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海南省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被认定为海南省南海工匠及海南省拔尖人才。作为黎锦技艺传承人,黄丽琼已有30多年的黎锦织作经验,她的坚守不仅让黎锦有了新的生命力,还让三亚的本土民族文化“活”了起来。


■守艺:

幼年习黎锦,半生来守护


1967年12月,黄丽琼出生在海南五指山市。该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是黎族主要聚居市县之一。在黎族村落里长大的她,生活中处处可见美丽的黎锦,包括头巾、腰带和各类黎族服饰等。在六七岁开始懂事时,黄丽琼就跟随母亲学习织绣黎锦。10岁时,她就作为首批入选的“织女”进入了海南省民族织锦所在五指山市设立的织锦培训班,开始专业学习。


20岁时,黄丽琼凭借深厚的黎锦技艺功底,来到三亚发展。掌握织锦和酿酒两项技能的黄丽琼获得了到景区演示织绣黎锦的机会,从此,黄丽琼在三亚扎下了根。她办培训班、工作室,还在海南省三亚技师学院创办“黎锦传习园”传授黎锦技艺,她的人生始终与黎锦交织在一起。


多年来对黎锦的专注,让黄丽琼收获了30多项荣誉:2012年被评为市级“黎锦传承人”;2014年被评为省级“黎锦传承人”;作品《组合织锦图》荣获首届海南省南海文艺奖……


■传艺:

免费培训超万人,初见桃李芬芳


“我们现在来织吉祥鸟纹,一定要压紧两根经线,错一根就变形了;锦面要平整不能松……”3月24日,在群众艺术馆内的黎锦技艺工作室,黄丽琼正在细心地指导学生织绣黎锦。


“黎锦技艺已濒临失传,保护和弘扬黎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黎锦技艺人才以及传承人十分迫切,但真正能静下心来学习黎锦技艺的人少之又少。”黄丽琼说,为了把黎锦技艺传承下去,她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培训上。2006年,黄丽琼在三亚民族中学教授黎锦技艺;2011年5月,在三亚技工学校的黎锦班开始授课,每学期都有五六十个学生在这里学习;2012年,她还定期为海棠区、育才生态区、吉阳区等黎族村庄的村民进行黎锦技艺培训,学生数以万计。


从学艺到传艺,经过多年的深耕,黎锦文化不断得到推广,学习、传承黎锦技艺的队伍不断壮大,其中涌现出不少佼佼者,这让黄丽琼十分欣慰。今年11岁的伍羚瑜就是其中之一。“我从7岁开始跟随黄老师学习,老师从没有收过我一分钱,而且人很和蔼、亲切有耐心,从理论到实践,她教会了我很多技艺,我一定好好学,将来也能传承更多人。”伍羚瑜说。


跟随黄丽琼学习3年的20岁博后村男孩胡振华也是其中之一,是数十名深造班中唯一的男生。他说,家中只有外婆一人会简单的黎锦技艺,其他人都没能传承下来,“所以我不想在我们这一代失传,遇到黄老师是我的幸运,也是我们黎族人民的幸运。”


■兴艺:

致力创新,让黎锦“活”起来


疫情防控期间,黄丽琼紧张筹备建立她的“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传习所”,让更多人加入到了解历史、学习黎锦、传承民族文化的队伍中来。


“民族文化既要传承,也要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黄丽琼说,黎锦之所以濒临失传,是因为过去织绣黎锦往往停留在传统的锦块层面,很难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无法带来经济效益。而这也是很多黎族同胞不愿意让孩子耗费精力学习这项古老技艺的原因之一。


“得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活起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5年黄丽琼开始和设计师合作,将织好的黎锦块制成服装、壁挂、手提包、手机袋、鼠标垫等成品售卖,也可根据顾客需求提供私人定制服务。2019年她还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宝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参加研培,跟随清华美院的专家教授学习设计并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非遗文创产品。


2019年9月,黄丽琼携“海南黎锦”应邀走出国门亮相巴黎街头,并以黎锦为媒,与法国、意大利等各国的顶级时尚设计学院开展黎锦与时尚的探索。


目前,黎锦产品的订单越来越多,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越来越多的酒店景区也邀请学生们去表演,这让很多学生得到了学习的回报,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去了解、喜爱和使用黎锦。在这样的趋势中,三亚的本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世界多了一个了解三亚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