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 唱“活”黎族民歌 让民族文化之花在三亚绽放
来源:三亚日报 作者:卢智子
发布日期:2020-03-30 10:57:18
编辑:谭佳

1.jpg

符天志(左二)教村民演唱黎族民歌。 卢智子 摄

黎族民歌(以下简称“黎歌”)是一朵绚丽的艺术之花。2008年,黎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歌以其内容丰富的歌词配以形式多样的曲调,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激昂高亢的,它反映了黎族人民淳朴、乐观、耿直和刚毅的性格。从古到今,一代代黎族人的心灵深受黎歌滋养,他们也将保护与传承黎歌视为己任,三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家协会理事符天志就是其中一人。

每年全省各市县组织的“三月三”舞台上,黎歌无疑是最重要的节目之一。从2015年至今,每年的三亚市“三月三”主题文艺晚会,符天志都担任黎歌节目编创负责人。演绎、教学、创作……他十几年如一日,默默为黎歌的创新与发展、传承与保护努力,让黎歌焕发新的生命力,让民族文化之花在三亚绽放。

耳濡目染 

将黎歌之美展示给大家

符天志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艺术系,是土生土长的三亚黎族人,五官端正,人到中年的他睿智谦和,目透刚毅之气。他说,记忆最深的是儿时听父辈及村民唱黎歌,特别在喜庆的日子里,唱歌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平日的生产劳动中,也会即兴引吭高歌。在耳濡目染中,符天志与黎歌结下不解之缘。

符天志从小热爱音乐,小学时自学港台歌曲,还整理了几本厚厚的手抄歌本,只要听到旋律,他就能用简谱记录下来;在中等师范学校时他刻苦学习音乐、舞蹈编排等专业知识,争取登台表演的机会;在三亚市田独中心小学任音乐老师期间,他发挥自身文艺特长,自编校园歌谣,组织学生合唱团、鼓号仪仗队和舞蹈队,参加校内外演出和比赛,获奖无数,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黎歌是如此优美,让人陶醉。”符天志下定决心要把黎歌唱好,将黎歌的美展示给大家。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不管是用黎语唱,还是用海南方言唱,他都能将民歌唱出其中的韵味。

敞开大门

让黎歌响彻乡间村落

“唱黎歌的表情和手势要到位……”3月26日,记者在吉阳区博后村,见到了正在教村民演唱黎歌的符天志,一首《昨夜你没来,我泪湿了被》余音绕梁。

黎歌培训是2019年吉阳区博后村村民素质提升与民族文化传承系列培训课程之一,目前已陆续开展黎族传统乐器演奏、黎族舞蹈、黎族土陶、主持人及讲解员、文化礼仪等多项培训,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更多本土文化内涵。符天志作为老师,结合自身多年黎歌演唱和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为村民讲授黎歌发声等技巧。

“以前黎族话都讲不好,现在会唱很多黎歌。附近的酒店和景区还会邀请我们去演出,也有一笔小收入。”博后村村民罗仙兰说,学习黎歌,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还提振了精神风貌,引来不少游客参观,带动了景区发展和村民致富。

“只要是想学习,任何人我们都敞开大门欢迎。”符天志表示,黎歌现在正受到时尚文化的强势冲击,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优秀的传统民歌传承下去,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重拾黎族文化,让黎歌响彻乡间村落。

坚守初心

让黎族文化走向更远

近年来,符天志在海南省“三月三”民歌比赛中,所率组合屡屡名列前茅,把词曲的含义、韵味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作词作曲的黎语歌曲《相聚三月三》获2012——2014年度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海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黎语歌曲《丰收歌》获2015年海南省第二届艺术节群星奖……

每次完美演绎的背后,都离不开符天志默默的付出,尤其是黎歌的创作。符天志说,每次听说哪个黎村有黎族传统民歌,他就带上设备去寻访民间歌者,要下村跑好几趟,录音回来后再反复研究。然后借鉴古老的黎族传统音乐元素,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去改编,创作一些能让大众和当代人喜欢的黎族民歌。多年来,他坚持下乡采风,足迹踏遍三亚、五指山、琼中、乐东、昌江、保亭及白沙等多个市县,发掘原汁原味的黎歌曲调,再潜心创作更易被受众接受和传唱的黎歌。

符天志创作的《黎寨情歌》《留下舅人喝杯茶》《迎客歌》《台喜刷》《相遇》《迎亲曲》《客从远方来》《我们的族音》《隔久不来》《哥在这坡妹在那坡》等黎族歌谣作品深受大众喜欢,获得多项奖项。

他说,没有对黎族贴心的爱,没有在琼崖大地上摸爬滚打过,是唱不好黎歌的,他的每首歌都充满了对海南这片土地的敬重及热爱。

“学不好黎族语言是唱不好黎歌的。”符天志还在黎族文化的其他领域发力,发表过数十篇文学艺术作品,其中《解读三亚地名来历》影响较大。同时,他还是2017年8月在全国院线上映的中国首部黎语配音的电影《阿婆的槟榔》的民俗顾问,黎歌、黎语配音负责人。

这些年来,符天志率队赴开封、呼和浩特、香港等地参加演出,让黎族文化走向更远。符天志还想用黎语、汉语、国际音标等三种方式记录更多的黎族原创歌曲,正在创作剧本的他希望能推出黎族文化剧目,为黎族文化展示、弘扬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