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 再现解放海南渡海战役 铜塑群亮出红色风景线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日期:2021-08-17 11:15:27
编辑: 范蓉丽

程连仲。 海南日报记者 张文君 摄

临高角解放海南岛雕塑群。

临高角解放海南岛雕塑群。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报记者陈元才摄


近日,在位于临高角的海南解放公园内,一组组神情逼真、形象生动的铸铜塑像引起市民游客的广泛关注。大家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影。这组铸铜塑像已然成了海南解放公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我省红色旅游一处新的网红打卡点。


解放海南岛雕塑群主要由26个高1.6米至2.2米的铸铜人物组成,包含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战士等,是目前海南红色题材雕塑中人物最多、批量最大的雕塑群作品。这一雕塑群由海南省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海南省旅琼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雕塑家程连仲创作完成。


6组雕塑生动展现渡海战役过程


临高角是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主要登陆点之一,不少革命先烈在这里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2020年元旦,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雕塑家程连仲开始创作解放海南岛雕塑群,用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展现渡海战役过程,让市民游客进一步了解那段历史,接受红色教育。


“在内容的组织和结构的处理上具有连环画的性质,以画卷形式展开。”程连仲说,解放海南岛雕塑群以画卷的形式和情节性、戏剧化的分组表现历史场面,按照时间顺序,把渡海战役分为6个部分,以《抢滩登陆》《攻克碉堡》《搏斗》《擒敌》《追击》《欢庆胜利》共6组连环雕塑呈现当年的战斗场景。


《抢滩登陆》呈现的是一组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从木船上奋勇冲下,在海滩地带发起猛烈冲锋,体现出渡海官兵必胜的信念与斗志;《攻克碉堡》呈现的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冲上碉堡高举红旗,一名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咬紧牙关用身驱堵住敌人碉堡的射击口,一名解放军战士和另一名琼崖纵队战士勇敢地冲向碉堡,而敌军一名士兵从碉堡后门逃出,举手投降;《搏斗》呈现的是一名勇猛的解放军战士与敌军士兵搏斗;《擒敌》呈现的是一名琼崖纵队女战士和一名小战士手握钢枪对准一名狼狈逃窜的敌军士兵,展现了琼崖纵队里应外合,为解放海南岛战役立下战功;《追击》呈现的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奋勇追击一名正在弯腰逃跑的敌军士兵,另一名解放军号手站在高处,吹响了冲锋号;《欢庆胜利》呈现的是渡海战士、琼崖纵队战士及琼岛百姓等代表,高举红旗、钢枪欢庆胜利。


相比高大的纪念性雕塑,本组雕塑群一大特点是没有基座,直接落地,拉近雕塑与参观者的距离。“参观者能近距离观赏,如临其境,轻松与雕塑合影留念。” 程连仲说。


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采用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写实中有夸张,艺术化表达使作品更具感染力。”程连仲说。


在解放军战士的造型塑造上,程连仲吸收了龙门石窟和敦煌石窟金刚力士孔武有力的体态和动势,在衣纹处理方面注重线的刻画;在人体的比例和结构上,运用了学院派的合理内核方法论,注重严谨准确。“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是东西方精华的结合,是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这样的结合使雕塑更加生动,具有时代感。”他说。


同时,程连仲非常注重雕塑人物形象刻画和感情表达,做到雅俗共赏。他对当时的解放军战士、琼崖纵队战士、敌军的形象特点进行了认真研究,形成认识:渡海解放军战士大部分是北方人,具有高大威猛的特征,琼崖纵队战士具有顽强勇敢的特征,敌人则有虚弱胆寒、神情惊慌的特征。


“增加了敌军反面人物形象,形成戏剧性冲突,强化了艺术感染力,这是这个雕塑群的另一大特点。”程连仲介绍,在反面人物塑造上,他吸收了中国戏剧中小丑角色形象。


此外,为了真实还原历史人物细节,自开始创作以来,程连仲认真研读了大量解放海南岛战役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观看历史影像,收集了大量服装、武器装备、人物特点的素材。


历时一年半创作打磨雕塑群


构思设计、制作打磨……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创作,今年“七一”前夕,整个解放海南岛雕塑群全部完成制作并亮相海南解放公园。


2020年元旦,在安徽老家的程连仲开始构思创作,他一边查阅历史资料,一边思考研究,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拿出了效果设计图初稿。然后,根据有关部门对初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2020年2月,他回到海南后,立即进行立体创作。


“两个星期左右,完成了13个泥塑立体小稿。”程连仲介绍,刚开始他只设计制作了4组雕塑人物。为了保证雕塑的质量与美观,他将制作好的玻璃钢雕塑送往河北省曲阳县的专业铸铜工厂进行加工,做成铸铜雕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省委宣传部和临高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程连仲继续创作,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抢滩登陆》《欢庆胜利》这两组雕塑。


临高角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伟表示,解放海南岛雕塑群生动展现了渡海战役过程,展现了革命先烈英勇无畏、顽强斗争、不怕牺牲的品质,弘扬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精神,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雕刻家程连仲是安徽人,1948年生,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1990年赴德国学习雕塑艺术,在德国旅居近20年。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看好海南发展前景,2009年他选择来到海南,继续发展雕塑事业。


2010年,程连仲在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的一个民间陶艺作坊,创作了20余件陶艺雕塑作品,被媒体广泛报道。2012年,他参与了海口骑楼老街中山路步行街雕塑的招投标,由他设计的《老爸茶》《戏车》《净面》3组大型铸铜雕塑中标入选,最终落成于海口骑楼老街,再现了民国时期海南岛百姓的生活场景,成为海口骑楼老街的重要景观。“来海南后,我注重关注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生活,获取灵感,才有了这些创作。”程连仲说。


2016年,影视大亨邵逸夫的夫人方逸华来到海南,在海口骑楼老街参观时,被栩栩如生的雕塑所吸引,托人找到了程连仲。“方逸华女士邀请我去香港为邵逸夫做雕塑。”程连仲说,他前后为邵逸夫做了穿西装、穿唐装和半身这3种造型的铜塑像。目前,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多所学校已安放邵逸夫的铜塑像。


“我要不断学习与创新,创作出更多独具特色的艺术精品。”程连仲说。在海南的12年间,他还创作了大型石雕《威武将军符南进》《嘉应将军符那宽》和《胡松同志》塑像,这3个雕塑落成于儋州市。目前,程连仲在海南共创作了十多处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