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 “二月二 龙抬头” 三亚民间祭海祈福,传承三百多年的龙王祭俗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日期:2024-03-15 15:45:34
编辑: 纪新颖

6414192_hnrbtp2_1710423783083_b.jpg

三亚民间龙王祭俗非遗活动上的舞龙表演。


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以“龙腾三亚,福泽四海”为主题的甲辰龙年三亚民间龙王祭俗非遗活动在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举行,上万名市民游客齐聚于此,以传统方式虔诚祈福。


铿锵有力的锣鼓、绚丽纷飞的龙王旗、欢呼呐喊的人群……此次活动将延续三百多年的三亚民间龙王祭俗活动再次拉入大众的视野。


作为一项由来已久的民俗活动,龙王祭俗于2023年被正式列入三亚市级非遗项目名录。


前世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当天,在三亚民间龙王祭俗非遗活动现场,288艘渔船自发来到海面集结,本地渔民们燃放鞭炮,祈福风调雨顺,渔业兴旺,场面颇为壮观。“我小时候就参加过龙王祭俗活动,村民们自发参与,祈福平安,十分热闹。”三亚崖州区水南村村民陈彪回忆道,“现在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活动形式也更加丰富。”


龙王祭俗充满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是海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自古以来,三亚市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沿海一带百姓就有在农历二月初二祭祀龙王的习俗,以祈风调雨顺,沿海村落几乎都建有龙王庙。


相传,清初顺治年间,一位常年下海的渔夫有一天带着儿子下网打鱼,忽然听见有人在唱崖州民歌,却未听清在唱什么。渔夫急着下网也没多想。起网后,却只有木头未见鱼虾,于是将木头丢入海中继续下网,但反复几次都是如此景象,于是只好收网回家。第二天、第三天皆是如此,但第三天渔夫终于听清歌谣内容,大致为“公是山中神木王,历经漂流山海间,从北方漂到南海,南山湾前遇贵人,贵人拾我南山湾,保平港前把家安,泽润千家保百姓,化身显灵成五龙。”


渔夫赶紧下网,却还是只捞上来那块木头。于是,他让儿子将木头摆在船头,再次捕鱼起网时,刚将网拉出水面,满网的铁甲鱼就飞跳起来,一网就打来满仓鱼。这时,渔夫才明白这木头大有来头,于是将它摆在屋檐下。过了几日,木头散发出蓝光将乡亲们吸引而来,渔夫父子便将自己的经历说给他们听。


大家一致认为,应根据崖州民歌歌意将神木雕刻成一尊龙王供奉起来,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四季平安。从此,每年的二月二“龙抬头”,大家都自发祭祀龙王,一直延续至今。


今生文旅融合擦出新火花


随着三亚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迁移,人们愈发认识到龙王祭俗保护的重要性。2023年7月,三亚民间龙王祭俗活动入选三亚市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们通过培训班等多种方式,着力培养一批三亚民间龙王祭俗项目传承人,大力支持传承人自主开展培训活动。”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于今年4月正式实行的《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也将为三亚民间龙王祭俗活动等非遗项目提供制度保障,确保非遗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非遗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今年在大小洞天旅游区举办的三亚民间龙王祭俗非遗活动,是三亚首次以非遗形式举办,也是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一次激情碰撞。


除了龙王祭俗,龙王庙会也颇为热闹,庙会推出了“画龙点睛”“福地照相馆”“打柴舞”等特色活动,市民游客们同跳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秀“打柴舞”、学习织黎锦中的“龙图腾”,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大家欢快体验崖州非遗文化魅力。


非遗,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三亚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三亚市旅游产品业态,打造“三亚民间龙王祭俗”文化IP,实现传统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擦亮三亚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