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的新书《岛屿的肖像》。
近日,以“新海洋・新生态・新美学”为主题的海洋文化与文学系列活动暨第三届新时代海洋文学学术会议在海口举行。国内多位专家学者、作家齐聚椰城,共探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与海洋文学发展。活动现场,《装满一本海》《岛屿的肖像》《岛》三本书举行了首发式,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对此评价道,“这不仅是海南文学界的重要收获,更是海洋文学的重要收获。”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这三本书的作者——海南省作协主席梅国云、《天涯》杂志主编林森、儋州市作协主席李焕才,聆听他们关于海洋文学的创作与思考。
《装满一本海》的创作灵感,源于梅国云在海南多年生活中与海洋的不断互动,这一次次的亲近让他对海洋的理解与感悟愈发深刻。2024年年初,梅国云便执笔创作这本以海洋为主题的诗集。他介绍道,《装满一本海》这本诗集不是对海洋景观的简单描摹,而是试图通过海洋的具象场景,探寻生命更深层的意义。翻开诗集,图文相映成趣,每一幅配图皆是梅国云从其字相艺术作品中精挑细选的与海、水主题相关的佳作。这些字相艺术作品打破了汉字固有的结构和形态,既有视觉张力,又有哲学深意。如书中的“海”字,就有多种“字相”,如鱼如浪,变化多样。
同样,林森这些年也把精力放在海洋文学上,2019年以来,林森陆续完成了长篇小说《岛》,中篇小说《唯水年轻》《海里岸上》《心海图》。“海南岛四面环海,若本土作家不书写海洋,外界可能很难认识到这片海域的文学富矿。”他说。新书《岛屿的肖像》为作品精选集,收录了林森的《海里岸上》等五部小说、两篇随笔,并有名家评论、访谈对话等板块内容,林森在其中提到,“《岛》和《海里岸上》让我的创作为之一变,‘海洋’被纳入我的书写版图。”
小说,也是李焕才喜欢用来进行海洋叙事的体裁。出生于儋州新州镇攀步村的李焕才,作为渔村的孩子,对海边人的生活了然于胸。谈及创作初衷,李焕才说:“2012年起,我就开始创作《岛》这部长篇小说了。我在书中构思了一个孤悬海外的珍珠岛,通过岛上渔民的生活状态映射一些现实境况:如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匮乏、社会文化浪潮冲击渔民心态等。这些复杂的问题也正是我对自我、对社会的叩问。” 作为海南最早涉足海洋进行文学创作的标志性作家之一,李焕才除了《岛》之外,还有长篇小说《青龙湾》及多篇中短篇小说构成了海岛渔民生活的系列画卷。
“海南是海洋大省,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推动中国海洋文学事业繁荣发展,海南省作协责任在肩。”谈及海南的海洋文学发展,梅国云介绍道,自海南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以“海洋文学”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后,省作协便开展了系列举措:如已连续举办三次大规模海洋文学学术会议;组织海洋文学创作吹风会,挖掘年轻创作者;与三沙市合作,推进深海采风活动;设立相应创作资助与奖励机制,鼓励作家进行海洋文学相关创作。“近些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孔见的《海南岛传》、林森的《岛》等作品已译介成外文,实现海外传播。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梅国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