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 艺评 | 琼音塑魂——琼剧《汉文皇后》观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布日期:2025-07-11 15:59:22
编辑: 纪新颖

编者按: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蹄疾步稳、文化繁荣焕发新生机的时代浪潮中,海南文联微信公众号“艺评”专栏应运而生。本专栏旨在搭建一个有深度、有锐气、有温度的文艺评论阵地,既聚焦海南本土文艺创作的突破与探索,亦关注全国乃至全球文艺动态的思潮碰撞,力求以专业视角剖析艺术现象,以理论锋芒启迪创作实践,为海南文艺高质量发展注入思想动能。


琼音塑魂

——琼剧《汉文皇后》观后


在中华戏曲的广袤谱系中,琼剧宛如一朵绽放在南海之滨的艺术奇葩,其植根海岛文化沃土而形成的独特声韵体系与美学品格,构筑起不可替代的艺术坐标。近期,海南省琼剧院三团(海口美德文琼剧演艺有限公司)携琼剧新秀林艳亮相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会演(南方片),以经典剧目《汉文皇后》为舞台载体,展开了一场深植本体又锐意拓新的艺术探索。这场探索从表演生成机制的革新、声腔艺术的当代转译、舞台语汇的系统重构3个维度展开,既见证着林艳以精湛表演赋予窦姬角色的灵魂震颤,亦呈现出“国有院团+民营企业”创新机制下,推动琼剧舞台表现力跃升的生动实践路径。


1752220170761318.png


窦姬作为深居宫闱的女性形象,其表演难点在于超越外在冲突,以微观情感的精密编织承载历史厚重感。林艳的表演创新在于将传统戏曲“四功五法”转化为自觉的身体符号系统,使角色成为“历史肉身”的鲜活呈现。


在《汉文皇后》“寻弟·别弟”的情感高潮段落中,林艳通过身体语言构建了层次丰富的情感图谱:寻弟时的空间焦虑被转化为胸腔挤压引发的声带震颤,音域由低至高的失控与步履从疾走至踉跄的动态变化,形成心理崩塌的物理外化;闻弟声时的生理顿挫表现为瞬间的身体凝固——震惊失语与喉部痉挛后接肢体虚脱,这种对人类应激反应的本真复现,以生物性律动直击情感临界点;而别弟时的“濯发”仪式,则升华为情感的物质性传递,米汤与泪水的交融通过触觉通感的具象化,指尖痉挛与压抑哽咽将离愁转化为可见的物理张力,“一步三回头”的滞重步态与撕裂性哭喊则完成了情感临界后的爆发式表达。


1752220222214728.jpg

林艳(右)饰演窦姬,黄辅升(左)饰演窦广平


窦姬生命轨迹的呈现,在林艳的演绎中成为身体考古的过程:作为村姑与宫女的“璞玉期”,僵直步态、散焦眼神与方言韵白共同构筑了未被宫廷规训的身体原初性;册封夫人时的“嬗变期”,身体呈现出权力编码强制覆盖的应激反应——无意识后退的空间防御与声线断裂的自我诘问;而成为皇后的“威仪期”,则通过从容步履、朴质言语与迅疾搀扶等动作,使威仪内化为基于良善与平等的精神气场,实现了权力语境下人性本真的存续与重构。


林艳的声腔艺术区别了传统审美范畴的“高、亮、脆、美”,通过对声音物质性、空间性与情感力的深度勘探,构建了独特的声腔艺术体系。


1752220337845574.jpg

林艳(左)饰演窦姬,黄辅升(中)饰演窦广平,叶建宏(右)饰演汉文帝


《汉文皇后》中的“姐弟永诀”唱段被解构为声音构筑的悲剧空间:以沙砾质感的音质奠定悲怆基调,吐字如重锤凿石般携带情感重量;低音区如地底暗河的呜咽与高音区似穹顶破裂的张力相呼应,形成听觉维度的垂直纵深;“扶灵柩”句以气若游丝的声线模拟哀思弥漫的雾境,“永不离”长拖腔运用“气声断腔”技法,将横膈膜痉挛的生理反应转化为声腔的破碎美学,使声音成为灵魂裂痕的物质显影。在不同权力场域中的声腔策略更见匠心。册封场景中,唱腔以高密度泛音与强胸腔共鸣形成如旭日喷薄的声压场,具象化权力巅峰的辉煌气象;而谏君场景则采用内敛的气声主导音色,辅以细微鼻腔共鸣形成月华漫洒般的渗透力,这种“低语式”表达并非示弱,而是通过以柔克刚的情感渗透策略,在权力结构中开辟出独特的情感通道。


“国有院团+民营企业”的合作模式,为《汉文皇后》的舞台创新提供了制度动能,催生出全新的舞台语言体系。该剧舞美设计徐丹突破历史场景的再现性思维,实现视觉符号的动态生成。汉简纹宫墙作为“文治/规训”的符码载体,黎锦纹饰作为“本土性/异质性”的隐喻符号,其意义在戏剧进程中持续演变;烟雾与镂空平台构建的动态空间拓扑,通过弥散与聚拢、升降与错动的视觉流变,将权力关系、情感张力与命运轨迹转化为可见的舞台语言,使视觉元素成为参与意义建构的“元语言”。


唱腔设计陆铭芳与作曲配器王天赐的声音实验颇具突破性。将渔号等本土音色剥离原生语境,通过效果器处理与非常规演奏实现“去地域化”转化,使其成为融入抽象音乐织体的声音粒子;管弦乐以不协和音程与块状音响介入,形成对琼剧旋律的结构性撕裂,隐喻个体与体制的冲突关系;打击乐则解构传统锣鼓的叙事节奏,提炼为关键节点的“点状爆破”音效,在法槌落下或情感决堤等时刻制造听觉冲击,形成声音织体的意义创口。


该剧的启示在于:琼剧“守正创新”的本质,并非固守程式之形,而是坚守其作为地方性知识载体与情感表达媒介的本体价值;创新的有效路径在于以实验精神,运用当代艺术语汇与生产机制对本体进行持续解构与重构,使其在全球化语境中依然能发出独特的文化强音。这不仅是琼剧的突围之路,更为中国传统戏曲提供了具有参照价值的“海南方案”。


1752220414964428.png

汇演现场


 

作者简介


1752220671647671.jpg

陈艺天,本名陈涣,海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省琼剧院一级编剧。